从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文|悦理轩
“‘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新质生产力”重要战略地位。
“新质生产力”何以如此重要?这是因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从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的结合而实现的。
“新的生产力”主要是指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生产能力和形式。这些新的生产能力和形式代表了生产力的最新发展阶段,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更广泛的适用范围等特点。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还认为,“新的生产力”之所以能够带来表现为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关键不在于生产力三要素的单纯的量的扩大,而在于质的提高。例如,劳动者的体力、智力等的发展程度,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原材料的精细程度和品质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属于马克思提出的“新的生产力”范畴,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力范畴中更高级、更先进的生产力样态。
这种先进生产力样态,不仅重视传统生产力三要素在质上的提高,更强调运用高新科技对整个生产力要素系统进行质的重塑,以此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因此,从内涵上看,新质生产力不仅重申了“新的生产力”中对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要素的提升,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创新性和变革性,强调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方式,催生出具有更高层次、更广泛影响的生产力形态。
二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科学是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作用于生产力其他诸要素从而形成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同科学作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的发展相一致的,科学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明确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同样重视科学在推动生产力进步上的关键作用,这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同时突出了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主导驱动作用,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三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最根本任务。
早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效地解放了被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的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明确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明确提出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生产力发展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是全面、总体和“质”的跃升。这种跃升阐明了生产力形成新的质态的“巨大潜能”,阐明了新质生产力对“总体跃升”的强大作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
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的结果。早在1846年,马克思在给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就明确指出:“人们借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必然相应地引起生产关系和整个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新旧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更替就意味着社会形态的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适应和动态互动,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过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形态即人类文明形态,其发展演进根源于物质生产,是由客观生产方式决定的。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结合形成的新的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还能够通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需条件,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动力,这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执笔】洪志雄 吴慕仪(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栏目责编】李育蒙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胜亿优配-胜亿优配官网-配资具体流程-配资炒股真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